(2009年1月29日 古晋国际时报 241期笔汇)
匿名信
曾经在一份杂志里阅读到一张令人看了都会会心一笑的图片。
是关于信箱和溢美儿的对话。
对话很幽默,是作者的成功之处。
信箱说:“ 自从你出现后,我就永远吃不饱。”
溢美儿答:“ 可是我很会中毒!”
我可以感受到信箱的寂寞和溢美儿的无奈。
不为什么,只因为我亲身体验那种空虚的感觉。每每去邮政局时,信箱里总是空空如也。令我感到失望外,也觉得很失落。
近年来,很少会收到那种用手写的私人信件。因此也比较少去开信箱。大多数会写信的朋友及至亲们都用电了。
其实我在开始用网络的信箱时,也蛮喜欢那种收信寄信的快速程度。可是用久了,就觉得没有意思。怎么讲呢?就是没有了那种收信(有重量在手)的满足感,和寄信后的盼望(收到信)心情。
有时去邮政局开信箱时,多数是抱着要拿公司的信件而去。当然,去的时候也抱着满怀的盼望,希望信箱里也有我的私人信件!
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似的,因为我的信箱常常是寂寞的!
然,却在八月中的一个早上时分,我买好鱼菜后,转去邮政局。
很意外地见到一封咖啡色的信孤孤单单地躺在里面!
信封上看不到寄信人的任何资料,甚至也找不到该封信是从那一个角落寄来的。唯一可以知道的一点是,信是8月12日寄的。事缘盖日期的印只印到一半在信封上。另一半好像是印到天上去了。不知是不是故意这样子盖法还是另有原因的。在我收到的所有信件中,这是唯一的一张不同款!在平常的信封上,都会让我一目了然,知道信件是从那里寄来的。
一向以来,公司的信件都是我拿的。除非有特别声明是经理的私人重要信件,我才原封不动地交给他。
其他平常的信,大多数都是我开启看内容的。
此次,我也不例外地把信打开。心想它可能是一张顾客(多数是来自政府部门)还给我们的支票,本地的或外坡的。有时也会收到其他私人机构写给公司的通知信,有关开会的事项或催公司还帐单等。
一打开信封,见到一张A4型的白纸,折成长方形,躲在信封里面。
我把它翻开。
跳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用国语书写的大写字:AMARAN。
它位在整张信的上端中间处,整个字的底下画了黑线。
我见过这个大列列的字。有关录片公司都会在前头写一段的警告话。是叫看片的人不可私自翻印内容的说明书。他们会用三种(英语国语或华语)或两种语言的警告语声明。在最前面的开头处,写的就是这个字眼。
整面的字多数是用国语书写。密密麻麻的占满了几乎整张的A4纸。
信是今年8月8日写的。
日期底下有隔两行空白位后方写国语字“给予”。字体是特别的黑。
隔一行空白后是经理的名称、公司的名字和地名。写完每一行字后,没有任何的标点符号。只在最后地名字那儿有一个点,表示已写好称呼。这三行字体却是例外的用英语书写。给人一种不对称的样子。很怪的感觉。
除了这些外,也发现这三行字应该是用很旧式的打字机打的。一眼看去,会以为它是用平常的铅笔写的字样。字体是轻浮的。有几个英文字母似乎已不分明,若隐若现及模模糊糊的。跟其他别行的密密麻麻字体比起来,这三行字体是特别的不吸引人。没有在灯光下细看,还真的看不到字体是打字机打出来的。
先生或女士。(是称呼。)
题目是:不对的生意法。
信的内容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收信人,他的“生意经”是不对的,还列出几点的不对处理方法。
主要内容是关于钱的问题。
最后一段话是带有恐吓的。要收信人非常小心谨慎。不然他们的生意执照、职位和公司都有被革除及降下等级的机会。
写完这些恐吓人的句子后,又隔了一行空白空间。
此时,有小写及大写的字体出现了。小写的字体是劝告收信人(先生或女士)要非常小心行事。“非常小心行事"这四个字是以大写而黑的字体写。比先前的AMARAN 这个字体小一半。
接下来是国语写的黑而明的字“从”。是来自本地的依斯兰教官方织组。
没有任何的盖章和签名,说明这句句子的真实性!
不过,写信人除了把此封信寄给我们公司,其他公司同行者,全国的反贪污局(共四个地方)外,也寄给一些比较大间而著名的国内公司。这是信尾的最后声明。用五行字体来说明一切。此回,在每一行句子后面,也没有标点符号。
给一个经验丰富做生意的朋友过目。
他看了一遍说:“它不像是一封警告信。是警告信的话,一定会有盖章印和写信者的签名。这样一来,我们才知道它是谁写来的。以我多年的经验来讲,它倒像是一张恐吓你们的匿名件。应该是来自同行人的吧?字里行间藏着很极重的火药味。是笑你们不会做生意的信!”
是生平的第一回收到这样的信。
以前时常在报刊上得知谁和谁(都是一些社会上有名望的大人物)收到匿名信,不知兹味。所以感到很好奇,也很想知道它是怎样的一种信。
如今也让我尝到了,那种感觉真的很特别。因为可以从信里猜想写信人的心情故事。是因为做生意做不过他人而出的怨气呢?!还是因为抓不到顾客心理而要发泄一番?
我像阅读一本书的心情去看这封信。
最后,决定把此封信复印一份,寄给公司的工会作案底。也许工会的主席会在下次开会时,给会员们一个商量的题材。
原来我们公司收到的是一封恐吓匿名信。
(7/9/2006 部落格作品)
匿名信
曾经在一份杂志里阅读到一张令人看了都会会心一笑的图片。
是关于信箱和溢美儿的对话。
对话很幽默,是作者的成功之处。
信箱说:“ 自从你出现后,我就永远吃不饱。”
溢美儿答:“ 可是我很会中毒!”
我可以感受到信箱的寂寞和溢美儿的无奈。
不为什么,只因为我亲身体验那种空虚的感觉。每每去邮政局时,信箱里总是空空如也。令我感到失望外,也觉得很失落。
近年来,很少会收到那种用手写的私人信件。因此也比较少去开信箱。大多数会写信的朋友及至亲们都用电了。
其实我在开始用网络的信箱时,也蛮喜欢那种收信寄信的快速程度。可是用久了,就觉得没有意思。怎么讲呢?就是没有了那种收信(有重量在手)的满足感,和寄信后的盼望(收到信)心情。
有时去邮政局开信箱时,多数是抱着要拿公司的信件而去。当然,去的时候也抱着满怀的盼望,希望信箱里也有我的私人信件!
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似的,因为我的信箱常常是寂寞的!
然,却在八月中的一个早上时分,我买好鱼菜后,转去邮政局。
很意外地见到一封咖啡色的信孤孤单单地躺在里面!
信封上看不到寄信人的任何资料,甚至也找不到该封信是从那一个角落寄来的。唯一可以知道的一点是,信是8月12日寄的。事缘盖日期的印只印到一半在信封上。另一半好像是印到天上去了。不知是不是故意这样子盖法还是另有原因的。在我收到的所有信件中,这是唯一的一张不同款!在平常的信封上,都会让我一目了然,知道信件是从那里寄来的。
一向以来,公司的信件都是我拿的。除非有特别声明是经理的私人重要信件,我才原封不动地交给他。
其他平常的信,大多数都是我开启看内容的。
此次,我也不例外地把信打开。心想它可能是一张顾客(多数是来自政府部门)还给我们的支票,本地的或外坡的。有时也会收到其他私人机构写给公司的通知信,有关开会的事项或催公司还帐单等。
一打开信封,见到一张A4型的白纸,折成长方形,躲在信封里面。
我把它翻开。
跳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用国语书写的大写字:AMARAN。
它位在整张信的上端中间处,整个字的底下画了黑线。
我见过这个大列列的字。有关录片公司都会在前头写一段的警告话。是叫看片的人不可私自翻印内容的说明书。他们会用三种(英语国语或华语)或两种语言的警告语声明。在最前面的开头处,写的就是这个字眼。
整面的字多数是用国语书写。密密麻麻的占满了几乎整张的A4纸。
信是今年8月8日写的。
日期底下有隔两行空白位后方写国语字“给予”。字体是特别的黑。
隔一行空白后是经理的名称、公司的名字和地名。写完每一行字后,没有任何的标点符号。只在最后地名字那儿有一个点,表示已写好称呼。这三行字体却是例外的用英语书写。给人一种不对称的样子。很怪的感觉。
除了这些外,也发现这三行字应该是用很旧式的打字机打的。一眼看去,会以为它是用平常的铅笔写的字样。字体是轻浮的。有几个英文字母似乎已不分明,若隐若现及模模糊糊的。跟其他别行的密密麻麻字体比起来,这三行字体是特别的不吸引人。没有在灯光下细看,还真的看不到字体是打字机打出来的。
先生或女士。(是称呼。)
题目是:不对的生意法。
信的内容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收信人,他的“生意经”是不对的,还列出几点的不对处理方法。
主要内容是关于钱的问题。
最后一段话是带有恐吓的。要收信人非常小心谨慎。不然他们的生意执照、职位和公司都有被革除及降下等级的机会。
写完这些恐吓人的句子后,又隔了一行空白空间。
此时,有小写及大写的字体出现了。小写的字体是劝告收信人(先生或女士)要非常小心行事。“非常小心行事"这四个字是以大写而黑的字体写。比先前的AMARAN 这个字体小一半。
接下来是国语写的黑而明的字“从”。是来自本地的依斯兰教官方织组。
没有任何的盖章和签名,说明这句句子的真实性!
不过,写信人除了把此封信寄给我们公司,其他公司同行者,全国的反贪污局(共四个地方)外,也寄给一些比较大间而著名的国内公司。这是信尾的最后声明。用五行字体来说明一切。此回,在每一行句子后面,也没有标点符号。
给一个经验丰富做生意的朋友过目。
他看了一遍说:“它不像是一封警告信。是警告信的话,一定会有盖章印和写信者的签名。这样一来,我们才知道它是谁写来的。以我多年的经验来讲,它倒像是一张恐吓你们的匿名件。应该是来自同行人的吧?字里行间藏着很极重的火药味。是笑你们不会做生意的信!”
是生平的第一回收到这样的信。
以前时常在报刊上得知谁和谁(都是一些社会上有名望的大人物)收到匿名信,不知兹味。所以感到很好奇,也很想知道它是怎样的一种信。
如今也让我尝到了,那种感觉真的很特别。因为可以从信里猜想写信人的心情故事。是因为做生意做不过他人而出的怨气呢?!还是因为抓不到顾客心理而要发泄一番?
我像阅读一本书的心情去看这封信。
最后,决定把此封信复印一份,寄给公司的工会作案底。也许工会的主席会在下次开会时,给会员们一个商量的题材。
原来我们公司收到的是一封恐吓匿名信。
(7/9/2006 部落格作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