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念小学的时候,是在她二姐家(即是我家婆家)寄宿的。
直到她进民丹莪‘拉让师训学院’住宿为止。
那个时候,有几个跟她差不多年龄的亲戚也在该屋里留宿。
他们是:二伯的孩子Andrew、舅舅的大女儿阿忆、四叔的儿女芥红和阿德、婶婶的妹妹阿娇等。
再加上家婆的四个儿女们。
“我们几个女孩子吃饱饭,就一起蹲在厨房里洗碗碟。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站着洗碗的。有一天,我洗破一个碗,那只碗的啐片掉在我的脚上,把我脚上的一块小肉给挖上,我当时不哭也不怕。我一直用水龙头的水冲我的脚,想把血洗清洁。”小姨说。
之后她也告诉我很多婆家当时的屋里装设。
原来当年楼下是没有房间的,只有柱子。
(现在是我们跟婶婶的厨房及电视房间。)
地上是黄泥土。
他们就拿来玩‘老鹰抓小鸡’或打球用。
"厨房在楼上,就是开昌兄以前住的房间。最早的时候是阿嫲住的。”
讲到阿嫲,小姨更是滔滔不绝。
“阿嫲是个很干净的人。她自己的衣服都是她自己洗。从来不会骂人的。她天天就坐在厨房旁边。她也会知道谁谁还没吃饭什么的,然后会问我们吃饱了没有的话。很慈祥的一个来自中国的‘古早女人’。她是裹小脚的,走路时是很慢的。她不常上街,最多只会到巴刹找她的小女儿小住几天。回到家时总会帮我们几个小女孩买耳环的,然后送给我们戴。”小姨说。
“我跟Andrew常常会去鸭寮里抢拾鸭蛋。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拾蛋。有时会在晚上去捡,捡好了才又去睡。又怕鸭蛋被他人拿掉,就写下自己的名字!”小姨说完后,哈哈大笑。
我可以想像当年新屋(现在住的老屋)里的乐趣和热闹法。
但肯定也有一些家庭纠纷的存在!
家婆曾经告诉我说:“我们刚从巴拉歪搬上来时,几个你家公的兄弟都住在同一屋檐下。有的伯伯小叔到木材山或海口做工,就把生下的孩子们放在家里交给我及大伯母照顾。我的妹妹和弟弟也会来我这儿住宿。当时,一个房间住一家大小的。非常的热闹!”
一间大木屋里住了一个大家庭家族。
2 comments:
A good recollection of the younger days. But you might need to rephrase some of the sentences.
谢谢你的好意通知,谢谢。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