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17日 诗华日报 7期文风林) RM15
三哥的大女儿在10月6日那天结婚。我这作六姑的。也为她高兴。
以前,我曾参加过一些其他亲友们的婚礼。每次只是去新娘子家坐坐或聊聊天。不曾像此次那么令我有深刻的印像。
许是年龄的关系吧。我想。
三嫂在5日傍晚时分,就从不远处摇来一个电话。
“六姑吗?明天早上早一点来我家,好不好?”三嫂的小姑有9个,所以就以排行来称呼。
“婚礼不是在下午三点在礼拜堂举行吗?有很多事情要帮忙吗?”我问。
“没有什么事情啦!只是阿妹(新娘子的小名)的婆家那边人讲,她要在12点之前离开娘家去旅馆(临时的新房,因男方的家在古晋),所以我们要为她作个饯别礼。你带你的孩子们来吃碗面吧。”此面是红酒煮长寿面。
“是这样啊。好!没问题。我最喜欢吃你煮的长寿面了。到时,我一定到!”
自从失去双亲后,三哥三嫂就作了我和我其他四个弟弟妹妹们的监护人。直到我们个个上了中学后。因此,我们对他们两个长辈是又敬又怕的。如今个个都成家立业后,对他们是亲切有加,不再惧怕他们。当他们是敬爱的亲人。
“一定要到啊。”要放下电话之前,三嫂又吩咐了我这么一句话。
因为是第一次参加侄女的婚礼,所以有很多的礼仪不了解。三嫂叫我把所有孩子叫去吃面。我又怕失礼。
为了要求得更多有关这些礼俗,我打电话给四嫂及五姐。
她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要紧,全部带去吧!我们是自己人。人多好热闹的。”
五姐夫则说:“人家都这么叫了,就全部去了。还客气什么呢?都是一家人来的。”
这我才放了心。
有些礼俗不能不理解一番免得出丑。我是如此小心的。
隔天早上。
四个孩子都起不来床。大的两个女儿因在平常的日子里极少去他们三舅家作客。三哥是生意人。时常不在家。等他们退休在家时,我反而更少带孩子们上他们家。所以到了今天,更加不想去了。说她们会在那儿没有事情做。我尊重她们的决定,不勉强她们。要认亲的话,以后还有机会。
9点10分,到三哥家。
侄女已在房里给一个美容师化妆了。这名年轻美容师的家婆,是我当年结婚时的化装美容师。她们婆媳两代,都是我们家的美容师。见到她,就让我想起我当年的事来。10多要20年了。我讲的是我的婚事。
三哥三嫂是第一回办喜事。他们笑容满面。他们的另外一男两女,都在忙着预备工作。
今日是他们姐姐妹妹的结婚好日子。而很多东西(如气球啦、结婚相片或糖果等),都是作新娘子的大哥和大妹从台湾带回来的。他们还特意请了10天的假专门回来参加婚礼,由此可见一般。兄妹之间的感情是多么地融洽。
时间过得很快。
我和我的娘家一些亲戚朋友们在10点半就一起公吃了长寿面。是三嫂一个同学为我们下的面。
我好奇的问她:“为什么我们要吃这一碗面?”
“一向以来,长寿面给人家的感觉是长长久久的。我们今天吃面,就是这么好意头。希望新娘子婚后会长长久久和她的新郎一起。而我们吃的人也一样有这种感觉。”
11点正,新郎哥和他的伴郎弟弟来了。
四哥是司仪。
四哥让一对新人在我们先父母的遗相前鞠躬了各三次。
我不经意地望了一眼四嫂。只见她一直摇头表示不同意。
四嫂是基督徒。在事前,也曾经对着三哥及其他亲友们面前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基督途是不认死人的。我们注重的是活人。圣经上说死掉的人是鬼来的。他们是灵魂。所以我们不可以再拜它。我大女儿结婚时都不做这些的。”
三哥则认为:“我们的祖先要尊重。女儿结婚,要还他们礼。这是一定的事。我们不能说因为有了宗教信仰,就忘了祖先!我不会如此忘情的。5000年的华人文化,岂能因为信了主而全部免掉!”
我非常同意三哥的这一种不忘根的思想。他的几个兄弟姐妹都信了耶稣。而他的四个儿女也是。他和三嫂在退休后才开始上礼拜堂听道理。到底是念过中华文化的人。跟那些念英校的人是不一样的。
对于四嫂,她注重圣经里所写的。对牧师讲的道,更是深信不疑。
可是,人们对于活的人常常不珍惜。只有失去他或她时才来反悔。怎么讲是活人比较重要的道理呢?我不明白。如果没有祖先的宝贵教诲,我们作小辈的岂能有今日的成就?因此,我则认为,祖先虽逝,但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更要叫我们的子女记念他们。
侄女没有下跪。他们只行了各三次的鞠躬就算。之后,他们也吃了长寿面及一粒鸡蛋。
11点45分,我们目送侄女出门。
三嫂脱下眼镜,擦了几次眼泪。
女儿出嫁了,总有一份依依不舍的心情。是天下为人父母所免不了的事。
我在想像,将来我的两个女儿出嫁时,我是不是也会流眼泪呢?!
(10/9/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