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9, 2007

(646) 真相

(2003年3月19日 泰国新中原日报)

(一)
“老板娘,给我煮一盘炒米粉和一碗煮面。我现在要吃!”
常如意抬头一看,见到大门口站着伍明盛。伍明盛是隔壁店的老板。他几乎每天都来。
“好!我就叫他们煮。你等一会儿。"常如意笑眯眯地回答。
只一会儿工夫,店里的厨师就捧出来两碗米粉和煮面。如意让店里的得力助手阿末给送了出去。
几年前,因为店位会漏水问题,他们两家人曾闹了一点不愉快事件。伍明盛认为常如意要补屋顶。可是那不是有理由可讲的。因为他们的店都是从屋主那儿租来的。要补呢,也应该找屋主才对。
后来是屋主出了钱!
而伍明盛和常如意两家人也因日子的飞逝而渐渐有了来往。
伍明盛时常到常如意的店里叫吃的。而后者则会到前者店里要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人呢!为了生存,都必须学着去适应生活。他们也不例外。

〔二〕
清明节前夕。
很多孝子孝女们都匆匆忙忙地从外地赶了回来扫墓。
常如意的两个弟弟就是在如此的情形下回来家乡。
因为不常在一起,所以各人就提议去拍照。全家照的。
他们商量结果,就决定到附近的照相馆。该相馆是伍明盛一个弟弟开的。
相片洗好后常如意的弟媳还了将近五百零吉的相片钱。
一来一往,还得合理。没有人不同意。
更何况如意的这个弟媳和明盛的父母是保健中心的同学。加上这一层关系,两方人马都十分满意。除了明盛母亲外。她很少在店里。而且从头到尾,众人也没见到她!

(三)
一路来,因着屋顶的关系,明盛的母亲就对常如意不怀好意。
“我和她是势不两立!有我就没有她!休想会让我有机会吃到她店里的东
西!”
一颗维护儿子的心,表露无疑。
谁跟儿子不合,谁就是她的敌人。任什么理由,也打不动她的决心!
为了儿子,她硬了心肠。

(四)
保健中心要庆祝孝亲节。
那是一个月前就筹备好的事。
筹备委员们就把印好的票子分发了出去。各保健中心的会员都分得了一本有十张票的本子。大家不分彼此地帮忙去卖票。对于那些有捐款的委员们,则是免费(进门时不用票就可进场的)。
捐款的男女会员们是自由奉献的。是凭个人的欢喜来做事的。一点也不作勉强的。
于森森是个成功的商人。他捐了两桌酒席的钱项。他为人一向十分大方。也非常慷慨。很得各界人士的好评。

(五)
从于森森的口中得知此次的保健中心的庆祝酒席中,没有‘我来也’的名单。常达方心知肚明。开了餐厅快五年了。各种各样的顾客形形色色。他从不勉强过他们。有人要吃他店里的食物,都是互相同意下煮出来的。五年以来,没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不快事件。却在一次办五桌酒席后,给一些人留下了一句话。是批评是不满意。那应该是很私人的事。不关店里的事。可是,吃饱的人却散出了一些话:“我们出一百五十零吉一桌的,竟吃不到大白鲳!”
其他店里都已出了一桌两百或两百五的。已经可以称是很便宜了,可是还是有人出言伤害。后来,甚至听到有人说:“我们吃不来黑黑的牛肉(那可是马来同胞们的最爱!)。也不知他们煮什么菜出来!“
总之没一句好话。
于森森和常达方这一对合作十多年的生意颗伴,都沉默不出声。
倒是程心怡觉得要挽救什么似的,要找出真相。程心怡是常达方的枕边人。也是于森森一起上保健中心的同学。
程心怡一向爱打抱不平。对事物和人物,她也一向抱着好奇的心情。此番从伴侣口中得知他们不给他们酒席的事。她就从筹备委员同学们口中得悉一些情节。
从负责餐桌的同学口中得知一切事项。
听来的,和森森及他的合颗人讲述的,是一模一样的。
就是在最后一次开会通过时,各女性们大多数不给机会的。
由此可见一斑。一旦得罪女性朋友,就一生没有机会翻生。她们心里想的尽是不满意的一面。不管表现得多好,没有那种能力让她们改变初哀。
以往,程心怡对待朋友也有过那么固执的一面。但自从信了主之后,她的人生观变了很多。
因此,对于开会的结果,程心怡有了充份的心理预备。她从不怪任何人。那是她人的性格和交际法。她不想管。也懒得去追究。
最让她感到兴趣的是,她找到了原因。

(六)
在另一头,伍明盛在开会后的隔天,又开了隔店的大门。把头探进去。他对着常如意叫着说“老板娘,我店里来了两个外地来的客人,请你煮四碗煮米粉来!谢谢。”
“好!我们就给你送去!”常如意抬头应了。

(12/6/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