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9, 2007

我的文学养分

会走上文学路,有时想想也非常的奇妙!怎么说呢?我其实没什么文学背景作我的指明灯。一路来,都是自己摸摸索索地像「瞎子模象」。
我看的书其实是很复杂的。大有那种「看到什么能看得下的文字就翻看」的地步。
有一回,去外坡参加常年文学奖颁奖礼上,被一个长辈问及:“你都看了什么书?”
问得我不知所错。
根据我所知,很多有成就的作家们都看了一些影响他们一生的好书。比如外国著名的翻译本或本国长辈们写的名著等。
而我,却是什么文学书也没看!
后来,看到他用疑惑的眼光求答案。
我只好实话实说:“我什么书都看!会看得下的华文书都喜欢去翻一翻。小的时候喜欢看连环集、老夫子。到了上中学时,小说散文等都成了我的精神食粮,而它们多数是台湾及香港出版的刊物。”
说完后,见到长辈对着我睁大眼睛。
“怪不得你写的词句不通顺,很多都是口头语本地法!”他说。
说得我无地自容。
那是实话。
我从不曾看过什么文学书作我的基础,正如一些马华文学家及著名的外国华文作家们。会认识几本「很文学」的外国翻译书,还是本地的一些马华作家们告诉我的。哈!事前我都不曾看过这些书,甚至听过他们的名字!
说来甚是惭愧。
但是有一点很明显地显示,我所以会喜欢看书翻书乃是因为我的父亲!父亲生前常常拿着华文书翻看。在他闲空的时间里。而他看的书多数是有关中国,他故乡的书。他虽然只念了两年半的古书,可是他时常手不离卷。久而久之,也让我学上了。不时地,我会跟着他在书架上找书看。记忆中,好像那些书都是很深奥的,有关历史的,及兄姐们的学校课本。上小学初年级的我,有时甚至找不到任何书本看。因为这样,我有那种找书看的欲望。
真正接触外面的书是从大哥家开始。每每跟着家人上他咖啡店楼上住家时,我兴趣的就是打开他的小书橱。大嫂最怕看到我!因为我是出了名的「挖橱者」!常常把她的书橱弄乱了。当然,看到的也只是『南国电影画报』及一些生意经的杂志而已。偶而会给我找出几本由香港出版的『儿童乐园』书。那会让我高兴老半天地逗留在橱旁看个不亦乐乎。看得不过隐时,我会去书店定买。父亲会很破列地给我钱买书。
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对书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很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一句话。总是想法子去看其他的书。
间中,得到师长及朋友们的很多帮忙。让我如愿以偿。
60年代上小学时,小学校长介绍一本叫作『海豚』的书给我们认识。他要我们每一个学子定买一份。那是一本由本地出版的书。它给我们很多有关写作文的知识,是一本让我启蒙而爱上写作文的书。在上小六那年,华文老师时常让我们比赛默写作文。谁写得多就有奖品拿。而我次次都入巽。拿了不少的练习簿和铅笔。无意中,给我很大的鼓历。
当时班上有一位女同学的家里定了很多儿童故事书,那些书也陪我很久。让我得益不少。
上了中学后,跟着同学们看『学报』和『蕉风』,也是看得非常的迷。定书的朋友一收到书后不久,她们就会把书拿来学校借给我们一个个轮流看。常常把它夹在课本里偷偷看。
少女时代,喜欢看琼瑶写的小说。我几乎看了她所写的全部小说。我们这些少女们,就沉迷在小说情节里不能自拔。有时,看得太入迷,竟然被华文老师千走一两本作处罚。
离开校门后,接触的书也多了起来。
除了看华文书外,也会拿起几本英文小说看。但这种机会不多。反而是市议会图书馆里排列的各类华文书,令我天天要去翻看而不舍得离开。间中看到西马多位著名作家们的书及几位本地的。当然,也看了外国的华文著作。
而最让我最有深刻印象的,还是由台湾的三毛写沙哈拉沙漠之生活点滴。她的写法给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我喜欢她的真实性故事化。往后,我常常以她的写法为我的座右铭。
正如巴金说的:“文学要讲真话!”
也从各报刊的副刊里看到很多的本国作家们的创作。看多了,也会想去写写看及试试去寄的想法。写的都是生活上的点滴和感想。对于虚假的故事,我不写。
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拙作刊登在本地副刊上时,那种黑字白纸的出现真让我高兴得不能形容!那是另外一种最大的无声鼓励。
就是如此地,涂涂写写地学起人家爬起格子来了。
遇到有适合的比赛时,不管在那里,都会想去参加。为的就是有一种的肯定。
走上这条路,不知不觉间,已过了30多年!
会继续走下去,因为当它是一种兴趣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