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3日 237期文风林) RM40
旧地重游
我很兴趣到一些偏僻的海口区或小乡村去游玩。也不顾去了几回。我喜欢清新自然绿意的空间。那种罕有不多的污染环境。还有小地方的风情、朴素感和热情的居民。他们多数是不做作的一群。偶尔,我们也能从他们那儿得到一种老老实实的待人之处。
在一个星期一上太极班的时候,听到小依,我的一个女同学,说她要在隔天回娘家。说的时候,她也邀请其他两个女同学。其中一个就是我的堂姐。她们情如姐妹。还有一个是美美。美美说她家里有工人做胡椒园里的工,所以走不开。
她们在聊天的时候,我刚好站在她们之间。一向以来,我很兴趣到一些偏僻的海口区或小乡村去游玩。也不顾去了几回。我喜欢清新自然绿意的空间。那种罕有不多的污染环境。还有小地方的风情、朴素感和热情的居民。他们多数是不做作的一群。偶尔,我们也能从他们那儿得到一种老老实实的待人之处。
今番听到小依说要去「拉佬」。我就立刻有了反应。在剩下来的保健时间里,我竟然心不在焉。一直在想要不要跟着去的问题。好不容易等到了放学。因为交通工具已在等待,所以堂姐不能久留。我匆匆忙忙跟她提起要和她把臂同游的计划。她叫我回家后用电话再联络。
回家后,我跟家婆说起此事。好让她知道我明天的去处。
然后喜乐乐地打电话给堂姐。
“不去了!我在去年已去过一次。下次吧!”她在电话的另一端说。
想着堂姐不去的理由,我的心也泠了。三思而后行,决定不去旧地重逢了。
睡前,也打了电话给小依。
整个晚上里,心情平静,无梦而甜睡到天亮。
隔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发现到家婆已把当天要吃的菜肉预备好放一边。显然地,她预备要接替我煮午餐的工作。
见到我时,她说:“你要去「拉佬」的话,那就去吧!我在家呢!”
我们家,从来不曾有过"没煮妇在家}的日子。家婆时常在这方面帮我。让我心想事成。
本来已放下的事,却因为家婆的一句温馨话而又打动了我的决心!
为了能赶得上旅程,我就立刻打电话给堂姐和小依。
告诉她们我的最后决定。
堂姐笑哈哈地说:“你这个人哪!怎么又想去了呢?”
“一言难尽啊!”我笑咯咯。一时之间竟然不知从何说起。
“请问船是几点开?”我问小依。
“是早上就点正。你一定要在八点四十五分前就到码头。我们在“大点钟”(在泗里街码头处有一个大钟,能告诉全市区人时间)那儿集合。欢迎你来我的娘家!”小依在电话里笑嘻嘻地吩咐着。
就如此地,我们三个女同学加上小依的一个女儿,浩浩荡荡地上了奔向「拉佬」方向的船。
在船里头,我感到喜悦,和上一回去拜访的感觉不同。记得第一次跟外子和他的72岁小舅同游时,下很大的雨。快艇的窗口都是封密的。又是属于那种槊胶制的透明状。雨点打在窗门时是贴在那儿不流下似的。所有的景象都蒙蒙拢拢的看不到。我们处身在座位上动不得。船的座位有点窄。船里也没有娱乐让我们享受。那个时候,外子的小舅去「拉佬」主要目的是旧地重逢。他要去拜访他早年做生意时的商家朋友们。
而此次纯纯是为了要重访该地,以一种去玩乐的心情。
我看到了河边的所有景物。连远一些的景色也一目了然。感觉上和这些小小的村落很亲近。住在河边的人家大多以马来同胞为多。他们住的屋子多数是高脚屋。
我们四人在船里谈谈笑笑吃些糖果,竟不觉时间的快失。只花费了一个钟头半的时间就抵达目的地。
小依的侄儿在码头处等我们。他载我们回他的家。他的家开了一间小店。是帮人家修理摩多西古的。一进门就看到整个墙壁上的摩多零件,大大小小的。店的后方也排列一些日常用品及糖果饼干之类的东西。这在外面时是见不到的景象。他们的家就建在店后的旁边。来来往往很方便。主人家不但照顾到一家大小,而且生意也蒸蒸日上地顾上了。久不久就看到顾客上门来。都是一些熟客。
终於见到百闻不如一见的长辈。在这之前,曾经听到有人跟我提起这个了不起的旧式代人物。她敢于接受新时代思想的挑战。为了追求自己的婚姻生活,而走出封建时代背景。是个92岁的老人家了。她的脸色还是十分的健康法。一天喝一只甘榜鸡汤的她,应该是保健品的来由。如果不是因为跌倒过几次,现在还是个健走如飞的人物。
我以一副非常羡慕的眼光看着她们。特别是60多岁小依。她还有机会与她母亲家常便话地聊个不停。间中有温馨的喜悦和关心。是天下作子女们的一种幸福。看到她们三代同堂共处在一起,温温馨馨地在聊天。情不自禁地,让我想起我底亲爱的母亲来。我十岁时,她因一场大病而离开了我们。从此就再没有享受过母爱。直到婚后2二十年以来,从家婆那儿得到了“家婆爱”,弥补了那所谓母爱。心情才稍微平衡了一些。
小依买了她母亲所有要用到及爱吃的东西。包括她吃的药品和用的物品等。未去之前,她们俩母女已在电话里沟通一番。小依的女儿用一个大行李袋装外婆东西来,就可见一斑!因此,我更加佩服小依的孝顺心。她女儿将来也必会有样学样地孝顺小依,我深信这一点。
小依的弟弟和弟妇都是很热情的人。我们到达才半个钟头,他们就连年轻的媳妇和唯一大学生女儿,煮出满桌的菜肉来。其中尤以螃蟹和大虾为主菜,吃得我和堂姐乐乎乎,口感满足极了。
吃饱饭后,小依的侄儿载我们到三十多公里外的「马都」(又名为「巴都」)游一圈。「巴都」的店是一排木店屋。店前泠泠清清,没见到任何顾客。小依侄儿说:“只有早上时,会有几个顾客买日常用品而已。在道路通车后,生意更加不容易做了。”
之后,我们也到「瓜拉马都」走一回。小依说她要去看看有没有海鲜。原来「瓜来马都」有很多海鲜。那儿有渔船多艏。我们从「巴都」起程,只需十五分钟的车程就到厂地。是建在河边的。我们到达时已是下午时分。问及头家们,他们说只有剩下黑头虾和水母了。小依说她不喜欢吃黑头虾。而我则认为各种各样的虾都一样味道。如果不是身在此地,我想我会买一点回去好配菜。可惜路途太远。况且价钱方面也只相差一零吉而已。
水母厂就设在附近。我们走一小段的木板路就到达。只觉有股很咸的海水味道冲鼻而来。想掩都掩不来的那种腥味,实在令我很难受。加上天气炎热,更觉口感难受。但觉得既然已来到水母的场所,我就勉强自己留下来看个研究。对水母的认识还是十分的肤浅。有很多问题一直围绕在我的内心处。
很多人都说它在海里时,会咬人致死。 说它是有毒的,人们又怎么能够抓它及吃它呢?
水母厂里是黑暗的。我们从烈阳下走进厂里时,视觉不是很明显的。在进口处的地板上,见到一个赤着上身的男人在检什么东西似的。站久了才看到地上的一朵朵小花似的东西,原来就是水母。它们的颜色有点咖啡色。并不是我常见到的白色。不过在进门处的左边,见到三个很大的槊胶桶。桶里飘浮着白色的水母。应该是一大片一大片的。
记得年纪小的时候,先父时常买白色的水母回家作菜。是整朵的。有脚有身体的那种。吃时一定要浸它几个钟头後才能切小片来吃。它本身没什么味道。要点着辣的酸的或甜的料来吃。凭个人的喜好而定。
问及有没有水母卖时,男人一边检一边对我们说:“今天已经没有水母卖了。都已经给他人定了。只剩下这些未成熟的。”
第一次听到“未成熟的水母”这个名称。我望着小依而摇摇头。
“什么是未成熟的水母?”小依和我有同感。都是第一次听到的话。
“就是还未用盐浸过一段时间的水母了。”站在我们旁边的另外一个男子回答说。
“我现在检的就是刚刚抓的水母。这些都是它们的脚。它们要用厚厚的盐巴浸过。一直到不能再缩小及弯曲才是成熟,才能够吃和卖。”地上的男子又加了一句话。
原来如此。
小依相当失望。不过她见到柱子旁放了几个槊胶桶。桶里放满了水母和盐水。用大槊胶袋梆住的。看不到那些水母的形状。
“这些桶都已经有了买家。不能卖给你了。”在地板上的男子很抱歉地说。
“卖我一桶啦!我从那么远的地方来!”
经小依那么一求情,男子决定卖出一桶。许是看在小依的侄子面上。后来得知,原来此水母厂是小依侄子的妻舅开的。
赤着上半身的男子站了起来。他拉出一桶咖啡色的水母在走道上。
“我要先跟你讲一声。我这一桶里的水母说是3三十斤。那是加上盐水的。你回去后还要多放十来天,才能够吃。到时,你能拿到的水母可能只剩下二十多公斤。不要讲我骗你什么的。我卖给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赤着身的男子说。
趁着小依还在跟老板讲价之时,我走去前面不远处的木板上。看到很多伊班小孩和妇女人家在检着一朵朵从渔船丢上来的水母。小小只的。他们把水母的身体扒掉,放在一个大篮子里。那些脚呢,就丢去另一个大木箱里。有一个强壮的伊班男工人,就把装满水母脚的箱子拉去给先前的赤身男子。原来检的水母脚,就是从那边移过来的。要巽出大的和小的脚。它们的价钱有分别的。然后才另外浸盐水。至于那些身体么,则浸在大槊胶桶中。浸到薄得像一张纸一样才是叫作成熟。
想不到水母有着这么一段过程才成熟。今番巧合地遇到,真令我大开眼界!致少也让我瞧见到水母的真面目。
有人告诉我说水母好。说吃了它 ,可以帮我们消毒洗肚子。
是真是假,只有当事人知道。
拿着小依母亲送的两只大“刺卡鱼”。此鱼有很多幼小的刺。鱼肉很嫩幼。吃时要非常的小心。它缌边的所谓三角刺,非要把它切掉才能煮来吃。若不幸吃到,此刺会哽人致死。听家婆说,在早年是红毛人管我们砂拉越时,如有人没切掉此三角刺的话,会被管进监牢。由此可见其利害之处!
此鱼是有季节性的。是一种相当贵的鱼类。
原来小依的弟弟是个渔夫。怪不得他家里放着一个大而矮的冰柜。里面放的尽是他抓的新鲜鱼。
下午四点正,我们打道回府。船票是免费的。船主是小依的外甥。
此回去「拉佬」,满载而归。
(21/8/05)
旧地重游
我很兴趣到一些偏僻的海口区或小乡村去游玩。也不顾去了几回。我喜欢清新自然绿意的空间。那种罕有不多的污染环境。还有小地方的风情、朴素感和热情的居民。他们多数是不做作的一群。偶尔,我们也能从他们那儿得到一种老老实实的待人之处。
在一个星期一上太极班的时候,听到小依,我的一个女同学,说她要在隔天回娘家。说的时候,她也邀请其他两个女同学。其中一个就是我的堂姐。她们情如姐妹。还有一个是美美。美美说她家里有工人做胡椒园里的工,所以走不开。
她们在聊天的时候,我刚好站在她们之间。一向以来,我很兴趣到一些偏僻的海口区或小乡村去游玩。也不顾去了几回。我喜欢清新自然绿意的空间。那种罕有不多的污染环境。还有小地方的风情、朴素感和热情的居民。他们多数是不做作的一群。偶尔,我们也能从他们那儿得到一种老老实实的待人之处。
今番听到小依说要去「拉佬」。我就立刻有了反应。在剩下来的保健时间里,我竟然心不在焉。一直在想要不要跟着去的问题。好不容易等到了放学。因为交通工具已在等待,所以堂姐不能久留。我匆匆忙忙跟她提起要和她把臂同游的计划。她叫我回家后用电话再联络。
回家后,我跟家婆说起此事。好让她知道我明天的去处。
然后喜乐乐地打电话给堂姐。
“不去了!我在去年已去过一次。下次吧!”她在电话的另一端说。
想着堂姐不去的理由,我的心也泠了。三思而后行,决定不去旧地重逢了。
睡前,也打了电话给小依。
整个晚上里,心情平静,无梦而甜睡到天亮。
隔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发现到家婆已把当天要吃的菜肉预备好放一边。显然地,她预备要接替我煮午餐的工作。
见到我时,她说:“你要去「拉佬」的话,那就去吧!我在家呢!”
我们家,从来不曾有过"没煮妇在家}的日子。家婆时常在这方面帮我。让我心想事成。
本来已放下的事,却因为家婆的一句温馨话而又打动了我的决心!
为了能赶得上旅程,我就立刻打电话给堂姐和小依。
告诉她们我的最后决定。
堂姐笑哈哈地说:“你这个人哪!怎么又想去了呢?”
“一言难尽啊!”我笑咯咯。一时之间竟然不知从何说起。
“请问船是几点开?”我问小依。
“是早上就点正。你一定要在八点四十五分前就到码头。我们在“大点钟”(在泗里街码头处有一个大钟,能告诉全市区人时间)那儿集合。欢迎你来我的娘家!”小依在电话里笑嘻嘻地吩咐着。
就如此地,我们三个女同学加上小依的一个女儿,浩浩荡荡地上了奔向「拉佬」方向的船。
在船里头,我感到喜悦,和上一回去拜访的感觉不同。记得第一次跟外子和他的72岁小舅同游时,下很大的雨。快艇的窗口都是封密的。又是属于那种槊胶制的透明状。雨点打在窗门时是贴在那儿不流下似的。所有的景象都蒙蒙拢拢的看不到。我们处身在座位上动不得。船的座位有点窄。船里也没有娱乐让我们享受。那个时候,外子的小舅去「拉佬」主要目的是旧地重逢。他要去拜访他早年做生意时的商家朋友们。
而此次纯纯是为了要重访该地,以一种去玩乐的心情。
我看到了河边的所有景物。连远一些的景色也一目了然。感觉上和这些小小的村落很亲近。住在河边的人家大多以马来同胞为多。他们住的屋子多数是高脚屋。
我们四人在船里谈谈笑笑吃些糖果,竟不觉时间的快失。只花费了一个钟头半的时间就抵达目的地。
小依的侄儿在码头处等我们。他载我们回他的家。他的家开了一间小店。是帮人家修理摩多西古的。一进门就看到整个墙壁上的摩多零件,大大小小的。店的后方也排列一些日常用品及糖果饼干之类的东西。这在外面时是见不到的景象。他们的家就建在店后的旁边。来来往往很方便。主人家不但照顾到一家大小,而且生意也蒸蒸日上地顾上了。久不久就看到顾客上门来。都是一些熟客。
终於见到百闻不如一见的长辈。在这之前,曾经听到有人跟我提起这个了不起的旧式代人物。她敢于接受新时代思想的挑战。为了追求自己的婚姻生活,而走出封建时代背景。是个92岁的老人家了。她的脸色还是十分的健康法。一天喝一只甘榜鸡汤的她,应该是保健品的来由。如果不是因为跌倒过几次,现在还是个健走如飞的人物。
我以一副非常羡慕的眼光看着她们。特别是60多岁小依。她还有机会与她母亲家常便话地聊个不停。间中有温馨的喜悦和关心。是天下作子女们的一种幸福。看到她们三代同堂共处在一起,温温馨馨地在聊天。情不自禁地,让我想起我底亲爱的母亲来。我十岁时,她因一场大病而离开了我们。从此就再没有享受过母爱。直到婚后2二十年以来,从家婆那儿得到了“家婆爱”,弥补了那所谓母爱。心情才稍微平衡了一些。
小依买了她母亲所有要用到及爱吃的东西。包括她吃的药品和用的物品等。未去之前,她们俩母女已在电话里沟通一番。小依的女儿用一个大行李袋装外婆东西来,就可见一斑!因此,我更加佩服小依的孝顺心。她女儿将来也必会有样学样地孝顺小依,我深信这一点。
小依的弟弟和弟妇都是很热情的人。我们到达才半个钟头,他们就连年轻的媳妇和唯一大学生女儿,煮出满桌的菜肉来。其中尤以螃蟹和大虾为主菜,吃得我和堂姐乐乎乎,口感满足极了。
吃饱饭后,小依的侄儿载我们到三十多公里外的「马都」(又名为「巴都」)游一圈。「巴都」的店是一排木店屋。店前泠泠清清,没见到任何顾客。小依侄儿说:“只有早上时,会有几个顾客买日常用品而已。在道路通车后,生意更加不容易做了。”
之后,我们也到「瓜拉马都」走一回。小依说她要去看看有没有海鲜。原来「瓜来马都」有很多海鲜。那儿有渔船多艏。我们从「巴都」起程,只需十五分钟的车程就到厂地。是建在河边的。我们到达时已是下午时分。问及头家们,他们说只有剩下黑头虾和水母了。小依说她不喜欢吃黑头虾。而我则认为各种各样的虾都一样味道。如果不是身在此地,我想我会买一点回去好配菜。可惜路途太远。况且价钱方面也只相差一零吉而已。
水母厂就设在附近。我们走一小段的木板路就到达。只觉有股很咸的海水味道冲鼻而来。想掩都掩不来的那种腥味,实在令我很难受。加上天气炎热,更觉口感难受。但觉得既然已来到水母的场所,我就勉强自己留下来看个研究。对水母的认识还是十分的肤浅。有很多问题一直围绕在我的内心处。
很多人都说它在海里时,会咬人致死。 说它是有毒的,人们又怎么能够抓它及吃它呢?
水母厂里是黑暗的。我们从烈阳下走进厂里时,视觉不是很明显的。在进口处的地板上,见到一个赤着上身的男人在检什么东西似的。站久了才看到地上的一朵朵小花似的东西,原来就是水母。它们的颜色有点咖啡色。并不是我常见到的白色。不过在进门处的左边,见到三个很大的槊胶桶。桶里飘浮着白色的水母。应该是一大片一大片的。
记得年纪小的时候,先父时常买白色的水母回家作菜。是整朵的。有脚有身体的那种。吃时一定要浸它几个钟头後才能切小片来吃。它本身没什么味道。要点着辣的酸的或甜的料来吃。凭个人的喜好而定。
问及有没有水母卖时,男人一边检一边对我们说:“今天已经没有水母卖了。都已经给他人定了。只剩下这些未成熟的。”
第一次听到“未成熟的水母”这个名称。我望着小依而摇摇头。
“什么是未成熟的水母?”小依和我有同感。都是第一次听到的话。
“就是还未用盐浸过一段时间的水母了。”站在我们旁边的另外一个男子回答说。
“我现在检的就是刚刚抓的水母。这些都是它们的脚。它们要用厚厚的盐巴浸过。一直到不能再缩小及弯曲才是成熟,才能够吃和卖。”地上的男子又加了一句话。
原来如此。
小依相当失望。不过她见到柱子旁放了几个槊胶桶。桶里放满了水母和盐水。用大槊胶袋梆住的。看不到那些水母的形状。
“这些桶都已经有了买家。不能卖给你了。”在地板上的男子很抱歉地说。
“卖我一桶啦!我从那么远的地方来!”
经小依那么一求情,男子决定卖出一桶。许是看在小依的侄子面上。后来得知,原来此水母厂是小依侄子的妻舅开的。
赤着上半身的男子站了起来。他拉出一桶咖啡色的水母在走道上。
“我要先跟你讲一声。我这一桶里的水母说是3三十斤。那是加上盐水的。你回去后还要多放十来天,才能够吃。到时,你能拿到的水母可能只剩下二十多公斤。不要讲我骗你什么的。我卖给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赤着身的男子说。
趁着小依还在跟老板讲价之时,我走去前面不远处的木板上。看到很多伊班小孩和妇女人家在检着一朵朵从渔船丢上来的水母。小小只的。他们把水母的身体扒掉,放在一个大篮子里。那些脚呢,就丢去另一个大木箱里。有一个强壮的伊班男工人,就把装满水母脚的箱子拉去给先前的赤身男子。原来检的水母脚,就是从那边移过来的。要巽出大的和小的脚。它们的价钱有分别的。然后才另外浸盐水。至于那些身体么,则浸在大槊胶桶中。浸到薄得像一张纸一样才是叫作成熟。
想不到水母有着这么一段过程才成熟。今番巧合地遇到,真令我大开眼界!致少也让我瞧见到水母的真面目。
有人告诉我说水母好。说吃了它 ,可以帮我们消毒洗肚子。
是真是假,只有当事人知道。
拿着小依母亲送的两只大“刺卡鱼”。此鱼有很多幼小的刺。鱼肉很嫩幼。吃时要非常的小心。它缌边的所谓三角刺,非要把它切掉才能煮来吃。若不幸吃到,此刺会哽人致死。听家婆说,在早年是红毛人管我们砂拉越时,如有人没切掉此三角刺的话,会被管进监牢。由此可见其利害之处!
此鱼是有季节性的。是一种相当贵的鱼类。
原来小依的弟弟是个渔夫。怪不得他家里放着一个大而矮的冰柜。里面放的尽是他抓的新鲜鱼。
下午四点正,我们打道回府。船票是免费的。船主是小依的外甥。
此回去「拉佬」,满载而归。
(21/8/0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