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6, 2007

(873)/(885) 女子无才

(2006年3月1日文风林)
(2006年5月13日 星洲日报星期六"家庭版" RM45

古早时,很多身为女儿的都是家里的所谓“赔钱货”。就是养大后会嫁人的意思。是“重男轻女”里最主要的主角人物。那个时候的她们,都是很顺从的传统女性。她们没有自食的能力。但却是家里的好帮手。
世人给她们这些女性的光辉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是贬呢还是称赞,只有当事人最清楚明白的事。
当然,也有的家庭会给他们的女儿上学校读书,就像他们的儿子一样。在他们的心目中,儿子女儿都是亲骨肉,不分彼此。这种幸福的女儿们,是活在幸福中的。
而我,就是出生在这种幸福的家庭里。
说起来,还真的很感激父亲的知觉。父亲生在中国的乡下。因为家里穷,只念了三年的古书。又在早年的时候跟着亲戚来到南洋谋生。知道也感受到没高深学问的缺点。即是不能做大事的意思。为了他的下一代有更好的日子过,他说什么也要他的所有子女们有受教育的机会。
然而,我的一些邻居朋友或小学里的女同学们,大多数只区区念了小六后,就没念书了。这种事情的发生,多数是当她们在小六会考考试不及格时。作父母的多数不鼓厉她们重念或继续念下去的。在一些父母的心目中,认为女儿念完小六后就行了。她们可以帮家里做家务事。好命的人家也许能够上街或到她人家里学一点裁缝或电头发等的手艺,以求得一门自己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好让她们在婚后,能自力更生。
总而言之,以前的女性人家,在家里是没什么地位的。
前几天,在上保健班的时候,听到几个不同年龄的女同学心声。
“我有机会上小学,就已经很满足了。我有很多女性朋友都没有上过学呢!”一个60多岁的同学说。
这是事实,我相信。我所认识的长辈朋友中有三个是文盲。其中一个是至亲。根据她们的形容,她们的家景都不富有。父母给儿子去念书,是希望他以后能养俩老到终。女儿么,是不能依靠的。因为她们要嫁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就是如此产生的,我想。而三人之中有一个是我的陪月婆。已经70多岁的人了。对於她父母不给她念书的事,她还耿耿于怀。在我家一个月内,几乎每几天内,就听到她怨她那在天上的父母亲。听了后,很为她难过。
“我只念到四年级就没念书了。念不下去。我的父亲最好我不念,可以省下一些生活费用。我母亲么,也没鼓励我。”50多岁的女同学说。
当年作父母的可能也有很多为难的地方。家里没什么收入是最主要的原因。另一半则是因为他们本身也没上过学堂。不知道学问的好处。
“我小小年纪就出来做工了。家里人口多,没法子!我因为是家里的老大,所以要出来帮忙赚钱养家。学校是怎样的我都不知道。”连那个比我小的同学也说出她的心声。
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你呢?”她们看到我静静没出声,问我。
“我的父亲很看重我们的教育。在我们六岁时,就急急忙忙地把我们的出身纸交给村里的小学校长,叫他留位给我们隔年上一年级。小学校长是我们的亲戚。”我得意洋洋地说。
“哗!你真的有一个伟大的父亲哪!”个个同学听了,都异口同声地说。
说实在的,想起我底父亲时,真的会很感激他当年的固执。我们家里的每个人,一到要入学的年龄时,都是父亲踏着脚车到7公里外的小学校长家里报到(当时没有幼稚园的设备)。就是在他去世后,家里兄长们也要依着父亲的遗书而行事。父亲要我们念完我们认为足够学位的书。所有的学费费用他都已预备好。由此可见一班。他是那种视教育为最重要的父亲。
因着教育的问题,我突然很想念父亲。
他离世已37年。

(注: 写于13/9/05,在25/11/05寄给星报的「成长版」,后来因久没出,又转寄古晋的「文风林版」。「文风林」在1/3/06刊登。而此家庭版却到13/5/06登出。)

同873篇(1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