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13日 星期四星洲日报 生活拼盘) RM15
寻找一张相片
去年年头,在中文版的“读者文摘”里见到一则征文启事。当时离开截止日期只有三个星期的时间。其两个征文题目是“我一生的转捩点”及“我难忘的人”。
他们要求参加者写一篇。而我写了两篇,寄去香港。
把征文信寄出去后,我满怀希望地等这揭晓的结果。等着自己的拙作被受到肯定的心情,是令我鼓舞的。当然,我自个儿也有心理预备,如果不适合,就欣然接受!
日子一天又一日地消失了。
在当年的三月多,终於在该本书里见到了征文的结果。10名优秀奖中没有我的名字,倒是在安慰奖里的10名得奖者里找到了我的!那一刹那间,心情是很愉快的。是笔墨所不能形容出来的欣喜。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接到一封由香港读者文摘文稿编辑部门寄来的询问信。他们问我要不要把我的拙作登在他们的杂志上。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一向以来,我都有剪贴作品的习惯。我喜欢那种白纸黑字的剪报。
一收到信,我就不作第二次想地用电脑回了一封电邮。我告诉他们我很高兴他们会把我的作品登出来。
12月中,再接到一通长途电话,是从台湾打来的。他们问我那篇我写的“我最难忘的人”及它的真实性。对方问很多有关内容的问题。有关我要表达的情感也问得很仔细。
由此可见,「读者文摘」这本杂志力求事实和真实性。
我自己计算一番,以他们每个月登一篇优秀作品来算,我这一篇写有关“恩师”的作品应该会到2004年5月份刊出。
然而却在今年的2月中,收到他们的一封电邮信。告诉我说我的作品会在4月份的「读者文摘」里登出。
“请你寄来你的两张最满意的相片。同时,也麻烦你寄来你文中的男主角的一张相片。”
我很快地就拿出了我的生活照。
关于老师的相片,我以为我也会很容易就可以找出来。没有料到,所想像的并不如所愿。于是,我向很多人索取老师的相片,可是都不得要领。
我先向一个姐姐询问。她和恩师当年是同事。经过一番寻索,她没找到。大概是因为早年不作兴拍照,到了有拍全体师生照时,江老师(我的恩师)已退休,转去独中当校长。几年后他因健康问题而又退休。我也去问过目前的独中女校长,她是我小学的一个女同学。她的回复也是一律的摇头。到最后我向老师的家人要一张相片,却被告知说他们已移居新加坡。只有在每一年的清明节及华人新年这两个大节日时才会回到燕子城探亲。没有他们的任何聊络方式,所以我想放弃。倒是到了最后没其他方法可想时,突然想起老师的家人时常在一份宗教刊物上,刊登他们的追思老师的纪念文。印象中,是在不久前才阅读到。可是又老是想不起是那一期的卫理报。在无可奈何之下,我向一个中学女同学求助。但她在最后也帮不了我。
仔细细算,为了要找一张老师的相片,那竟花了我一个星期的时间。
此时,杂志负责人叫我要尽快把相片寄去。他们要在3月初就预备4月份的“读者文摘”(他们要早一个月筹备书的内容)。我开始着急,心里怪自己当初没留意这一点。
最后,我竟在一份旧报纸里找到老师的一张相片。是在1998年5月15日登的讣文。我就用它来重拍然后洗。一切才告了一段落。我终于把一切预备好,寄到香港去。
当年老师一番的鼓励,让我重获了做人的道理,而不再自卑地认为自己是个没有用的人!我为此非常感激,此番写他的这篇拙作,算是我报答他的一番心意。
其实,我对他所说的一番话“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得起自己,不要轻视自己!”还深深留在脑海里。身为人母的我,还一直提醒自己,要做到这一点。
不知不觉间,恩师已逝世6年了。
(2/3/2004)
寻找一张相片
去年年头,在中文版的“读者文摘”里见到一则征文启事。当时离开截止日期只有三个星期的时间。其两个征文题目是“我一生的转捩点”及“我难忘的人”。
他们要求参加者写一篇。而我写了两篇,寄去香港。
把征文信寄出去后,我满怀希望地等这揭晓的结果。等着自己的拙作被受到肯定的心情,是令我鼓舞的。当然,我自个儿也有心理预备,如果不适合,就欣然接受!
日子一天又一日地消失了。
在当年的三月多,终於在该本书里见到了征文的结果。10名优秀奖中没有我的名字,倒是在安慰奖里的10名得奖者里找到了我的!那一刹那间,心情是很愉快的。是笔墨所不能形容出来的欣喜。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接到一封由香港读者文摘文稿编辑部门寄来的询问信。他们问我要不要把我的拙作登在他们的杂志上。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一向以来,我都有剪贴作品的习惯。我喜欢那种白纸黑字的剪报。
一收到信,我就不作第二次想地用电脑回了一封电邮。我告诉他们我很高兴他们会把我的作品登出来。
12月中,再接到一通长途电话,是从台湾打来的。他们问我那篇我写的“我最难忘的人”及它的真实性。对方问很多有关内容的问题。有关我要表达的情感也问得很仔细。
由此可见,「读者文摘」这本杂志力求事实和真实性。
我自己计算一番,以他们每个月登一篇优秀作品来算,我这一篇写有关“恩师”的作品应该会到2004年5月份刊出。
然而却在今年的2月中,收到他们的一封电邮信。告诉我说我的作品会在4月份的「读者文摘」里登出。
“请你寄来你的两张最满意的相片。同时,也麻烦你寄来你文中的男主角的一张相片。”
我很快地就拿出了我的生活照。
关于老师的相片,我以为我也会很容易就可以找出来。没有料到,所想像的并不如所愿。于是,我向很多人索取老师的相片,可是都不得要领。
我先向一个姐姐询问。她和恩师当年是同事。经过一番寻索,她没找到。大概是因为早年不作兴拍照,到了有拍全体师生照时,江老师(我的恩师)已退休,转去独中当校长。几年后他因健康问题而又退休。我也去问过目前的独中女校长,她是我小学的一个女同学。她的回复也是一律的摇头。到最后我向老师的家人要一张相片,却被告知说他们已移居新加坡。只有在每一年的清明节及华人新年这两个大节日时才会回到燕子城探亲。没有他们的任何聊络方式,所以我想放弃。倒是到了最后没其他方法可想时,突然想起老师的家人时常在一份宗教刊物上,刊登他们的追思老师的纪念文。印象中,是在不久前才阅读到。可是又老是想不起是那一期的卫理报。在无可奈何之下,我向一个中学女同学求助。但她在最后也帮不了我。
仔细细算,为了要找一张老师的相片,那竟花了我一个星期的时间。
此时,杂志负责人叫我要尽快把相片寄去。他们要在3月初就预备4月份的“读者文摘”(他们要早一个月筹备书的内容)。我开始着急,心里怪自己当初没留意这一点。
最后,我竟在一份旧报纸里找到老师的一张相片。是在1998年5月15日登的讣文。我就用它来重拍然后洗。一切才告了一段落。我终于把一切预备好,寄到香港去。
当年老师一番的鼓励,让我重获了做人的道理,而不再自卑地认为自己是个没有用的人!我为此非常感激,此番写他的这篇拙作,算是我报答他的一番心意。
其实,我对他所说的一番话“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得起自己,不要轻视自己!”还深深留在脑海里。身为人母的我,还一直提醒自己,要做到这一点。
不知不觉间,恩师已逝世6年了。
(2/3/2004)